有人说,婚姻是爱情的坟墓,那么,是什么消磨了爱,让爱情在婚姻中逐渐消失了呢?
很多女人结婚以后,会把精力渐渐放在孩子身上,把孩子放在第1位,第二是自己的事情,第三是老公。
这样的顺序,不仅女人觉得委屈,觉得自己为这个家奉献了很多,作为另一半的男人、孩子也不舒服。
男人不舒服是因为:缺少了爱,没有得到妻子的关注。孩子不舒服是因为:被过度关注,没有自由。自己不舒服是因为:爱都给了孩子,自己又得不到孩子、丈夫的理解,时间久了,自己就空了。
那正确的排序又是什么样的呢?
心理学中,关系序位蝴蝶图,给出了正确的排序:排在第1位的是丈夫和妻子的关系,第二位的是和孩子的关系,第三位的是和原生家庭的关系,更远的是和朋友,兄妹的关系。
当一个家庭是这样的排序的时候,就是相对健康、幸福的关系,相对婚姻问题也会少一些。
因为当夫妻关系成为核心时,双方都能在这段关系中获得滋养,相互都能体验到足够的爱的时候,第三者就没有了可乘之机。
如果夫妻二人的排序是不一样的,比如男方是:妻子第1、孩子第二,而女方是孩子第1、丈夫第二。
那男方就没有感受到足够的爱,时间长了,就会心灰意冷,也不愿意把妻子当第1位了。
为什么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?
1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。
不少人在了孩子后,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,都很容易把大部分注意力倾斜到孩子身上,想要给孩子好的条件、充足的爱。于此,往往就忽视夫妻感情的经营。
于是,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结会逐渐断裂,彼此从对方的生命中慢慢退场,不再关注彼此的感受,很少再关心对方。两个人的感情会变得越来越淡,甚至会频繁吵架、冷战。
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,孩子会感受到家庭是不安全的。
在孩子小时候,有两个核心的需求:一个是归属感的需求,另一个是被重视的感觉的需求。
可当父母的感情无比糟糕时,孩子感受到的这个家庭是摇摇欲坠的,内心会充满不安和恐惧,ta会感受到父母关系不和,即将失去家庭这个港湾,就很可能变得自卑、敏感、安全感弱,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。
2家庭中的能量需要正向流动。
在一个家庭中,父母对孩子而言,都是“付出者”。两个人要抚养孩子长大,要去关照孩子的感受,去赠予、去爱。
但如果夫妻关系不和睦,夫妻都不关注对方的感受,两个人就都会觉得在家庭里总是自己在付出、在消耗,可自身却得不到爱的滋养,就会产生耗竭的感受。
所以,只有夫妻两个人相互看见彼此的感受,形成爱的流动,才能用丰盛的状态去爱孩子。能在家庭中感受到被爱,才能拥有长久去爱的能量。
3自身的状态会投射到家庭中。
如果夫妻两个人都体验不到被爱,在关系中感受到的是匮乏和痛苦,那么对孩子的爱也不可避免地会夹杂着自身的负面状态。
比如,很多父母会说,我之所以不离婚都是为了你。好像为了孩子在牺牲,但孩子感受到的是内疚,是自己的存在影响了父亲或母亲的幸福,就会产生自我攻击。
爱本身是温和的,但当父母自身都得不到被爱时,连自己都无法顾及,就不可能没有能量去好好地爱孩子,他们所赠予的爱必定会夹杂很多的伤害。